“契丹大兵在境,好比强盗堵在家门口,这时候怎么能让章端明反去东南呢?”
    一人冷笑道:“这有什么好不知道的?听闻章端明与朝中某位相公不和,对方自是盼不得他越走越远了。”
    “哎,党争!
    又是党争。”
    “这话说不得,当今圣明天子在朝,哪有什么党争,我们还是不议朝政,免得惹祸上身。”
    “正是,正是。”
    章越吃了一大口鲜鱼,本来听到旁人议论到自己时只是笑了笑,仿佛是没干系一般。
    出京后他的心态仿佛躺平。
    不过此躺平并非被贬出京后的麻木,只是不内耗而已。
    朝廷用不用自己此刻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与其在朝内卷,倒不如往江湖躺平,既是吕惠卿看着自己添堵,那我大不了‘不争’就是。
    不过这番情绪被对方方才几句话给突然勾起来,章越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躺不平’的。
    酒肆内众人闲聊,章越的思绪却走远了,从渡口畔的江涛中,遥想起当初在西北时那金戈铁马之声。
    章越心想,平定熙河时自己踌躇满志,以为回朝后必有一番大作用,哪知如今却被逼得走入东南,说来真是令人笑话。
    想到这里,已是半醉的章越披氅起身,走到酒肆的轩栏边,不知何时夜晚的瓜洲渡已是下起了小雪。
    雪夜之际,章越望着影影绰绰中的古渡口感怀万千,回过头来却见酒肆里一处白墙上已题了不少诗句。
    章越略有所思,便吩咐店伴取过笔墨来。
    章越持笔蘸墨,走到墙前空处略一停顿,当场便挥毫落墨。
    早岁那知世事艰,燕云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古萧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到这里,章越凝视墙上方才所书心道,吕惠卿你不是让我走得越远越好吗?我偏不如你的意。
    章越于诗旁落款,浦城章三郎!
    写完后章越还有与吕惠卿斗气的意思,但到了最后这番壮志报国之情却是如何也不能消磨的。
    然后他呼了唐九,彭经义当即回船歇息,次日离开了瓜洲渡。
    至于酒肆里章越所题之诗一时无人在意。
    到了两日后,一名官员往汴京正好路过此处,他也是慕名来酒肆吃鱼吃酒的。
    正是酒酣耳热之际,他出门醒酒闲来无事却也看起了墙上的题诗。
    这些诗作多半可笑,难入对方之眼,但唯独读至‘早岁那知世事艰’时,却是停顿了。
    这不仅诗好,而且这字更好,官员心道何人作此诗时,直到看到了一旁落款。
    这名官员见此哪还有犹豫,立即抄录下来,数日之后,随着对方入京,此诗也在汴京流传开来。
    便似欧阳修被贬除州作醉翁亭记被仁宗皇帝记起般,这首诗令朝堂上下的官民,又再度念起了章越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