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各种算账 (第2页)
不管之前是敌对还是路人,也不管是强占还是主动归附,成为大明帝国领土之后都安安稳稳,极少出现某位族群领袖振臂高呼,还一呼百应。
反观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就有点乱糟糟了,从非洲开始一直到欧洲,各种各样的叛乱年年有,事后总结起来,好像都离不开两个字,民族。
由此可见,大明帝国皇帝还真不是瞎搞,更像有的放矢。
完全同化的办法虽然在扩张度上慢一些,成本上高一些,却能一劳永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日后的反复。
假如奥斯曼帝国在击败了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后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治理,今天苏伊士城的叛乱很大可能就不会生。
“帝国失去了一座重要港口,由此会让更多心怀觊觎者看到希望,导致叛乱频,这些麻烦不是增加点税收就能弥补的。”
但做为敌人,他还不能显露出情绪上的变化,也不能轻易同意对方的观点,同时还要站在奥斯曼帝国和苏丹的立场上计算得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失去,而是更好的管理。
苏伊士城依旧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大明帝国和日月银行没有任何土地上的要求,也不会在背后支持皮雅利贝伊提出非分要求。
我们只想在苏伊士城获得货物进出的方便,同时还可以保证不将烟草等货物向奥斯曼帝国商人出售。
关于皮雅利贝伊与苏丹之间的关系,我建议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
实际上当苏伊士港可以接纳大明帝国商船停靠之后,对您和您的苏丹来讲并不是坏事。
这一点您可以咨询曾经去过沙廉港和科伦坡港的奥斯曼商人,比较一下两地的变化。
不是一点点税赋,而是很多!
通过这条通往地中海的商路,苏丹能获得与威尼斯人抗衡的筹码,进一步巩固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侧的权益。”
(本章完)
第章各种算账
“你的皇帝很与众不同……”
面对使节的侃侃而谈,塔巴尔帕夏不由自主放下了羊腿和小刀,内心受到了很强的触动。
大明帝国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近十来年,越来越多关于它的消息随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向西快扩散。
据说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一位高瞻远瞩、能文能武、非常善于赚钱的皇帝。
刚刚登基时并不被朝中大臣重视,国家也面临着各种难题,内部党派林立国库空虚、外面强敌环伺危在旦夕。
但依靠一系列的巧妙操作,对内清除了敌对份子,对外震慑了虎狼邻居,把朝政和军队全都牢牢把控在手心里,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这一阶段的大明帝国皇帝,与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四世非常相像。
两人都是突然上位,得不到太多旧势力的支持,经过艰苦奋斗和高明的政治手段才把控了大局。
但在这之后两位皇帝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穆拉德四世对内采取了大清洗和高压策略,从皇族继承者到有功之臣,凡是让他感觉到有威胁的人统统都会被除掉。
而大明帝国皇帝据说是位仁慈的君主,即便面对造反谋逆者也很少举起屠刀,更不曾滥杀无辜。
在对外方面,两位皇帝的做法也截然相反。
穆拉德四世碍于财力物力匮乏,不得不选择了收缩,暂缓圣战,把战略重心从欧洲一侧转移到亚洲。
大明帝国皇帝则在稳步向北、西、南全面扩张,先在地上打通了连接波斯的商道,又在海洋上把军事基地推到了科伦坡。
还半商量半强制的向很多国家派驻官员长期驻扎,奥斯曼帝国也接到过相关的申请,自然是想也不想的断然拒绝了。
目前的形势很明显,从波斯向东,沿途的国家都在大明帝国势力覆盖之下,包括雄心勃勃的俄罗斯。
听说其也在东扩时遭到了迎头痛击,不再敢轻易向东派遣探索队。
这一点在克里米亚汗国得到了证实,近些年俄罗斯帝国越来越频繁的向南探索,试图在黑海沿岸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