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荫下躺了会儿,李青进屋拿出纸笔,开始规划兑换宝钞的事儿。
    近六百万贯宝钞,京师是绝对用不完,连一半都用不了。
    诚然,京师不乏有钱人,但有钱人掌握的宝钞却不多,因为他见识广,通人脉,都知道留宝钞,不如留金银,所以都是花宝钞,囤金银。
    事实上,一些有见识的百姓也知道宝钞会越来越不值钱,但他们穷,穷人往往没有选择。
    有钱人不花银子,他们怎么囤?
    天子脚下的百姓,自然要享受特权,兑换宝钞的第一站当然是京师,李青写下‘京师’二字,在后面备注:铜钱两万万,又三千万。
    “就这个数,即便少些,也不加了,能一定程度上遏制黄牛。”
    李青自语,沉吟半晌,在写下了‘天津卫’三个字。
    天津卫距京师不远,又是漕运要道,还是港口,李青决定将余下的铜钱,一口气在这地方换了。
    三万万,又五千余万枚铜钱,置换天津卫一地的宝钞,绝对绰绰有余。
    选定好地方,李青开始着眼于选人。
    事情能不能办好,全看人。
    李青不得不慎重。
    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各个机构都来点儿,参与的部门越多,越不容易狼狈为奸。
    “六部各来一个侍郎,嗯…六科都给事中也要来,内阁来两个大学士,都察院十人,翰林院的写字记账也得十来个。”
    李青一边规划,一边写:“六部衙门各来一百衙役,京营抽调五百,东厂三百人来,锦衣卫三百……”
    李青嘴里嘟哝着,下笔如飞。
    这么多部门,有文有武,且各不从属,再将其打乱,相互监视,相互掣肘,才能金可能得降低风险。
    毕竟这都是钱,可以花的那种。
    归纳好人选并编排后,都快中午了,李青牵出毛驴寻思着下馆子搓一顿。
    不料刚走出门口,石彪就林着酒菜走来。
    “先生还没吃饭吧,中午喝点儿。”
    “好啊。”
    李青能省事儿,也不想麻烦。
    石彪进门时,发现门上的窟窿,问:“这是我叔踢的吧?”
    “这你都能看出来?”
    李青诧异。
    “不是,一般人没他那么大脚丫子。”
    石彪讪笑道,“主要是他一回家就骂你来着。”
    石彪拍着胸脯道:“不过你也不用生气,我出门时又打了他一顿。”
    李青忍着笑,竖了竖大拇指:“干得漂亮。”
    “嗨~其实我也不想动粗,但摊上这么个熊长辈,我是实在没什么办法。”
    石彪叹道,“但愿他们理解,我这做晚辈的一番苦心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