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初,母女二人各背一个背篓,夏离背篓里装的是冰粉,夏氏背篓里面装了几个装调料的瓷罐和几个漂亮的空碗碟,都用布盖得严严实实。
    出门前,夏氏还是给夏离戴了一个斗笠。
    她们来到村东头,坐上黄大爷的牛车。
    坐车每人三文钱,占了位置的桶或是筐也要算钱。
    夏篱和夏氏把背篓抱在怀里,便不需要另交钱。
    等到车上坐了八个人,黄大爷就赶车走了。
    车上的其他人都是去县城集市去卖东西的,又是桶又是筐,占了不少地方。
    这些人见夏氏母女难得也带了这么多东西,都是好奇不已。
    夏离笑眯眯地跟他们打了招呼,就坐在车上呆
    村南头的李大娘实在忍不住了,问道,“离丫头,你们背篓里装的是啥?”
    夏氏抢先答道,“是一些刚摘的菜蔬,给绣坊的一个姐妹送的。
    她经常帮衬我,我没钱,只有送些新鲜菜蔬感谢她。”
    菜蔬可用不着捂得这样严。
    李大娘撇了撇嘴,倒没再多问。
    红彤彤的朝阳斜挂在东方,薄薄的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花草上滚着晶莹的露珠,徐徐晨风扑面,花香草香麦香还有泥土的芬芳环绕鼻间,大片金色麦田一望无际……
    乡村的清晨,美极了。
    华湘山脉的东面和北面是大片平原,土地肥沃,真正的鱼米之乡。
    此时正值收割冬小麦和油菜籽的季节,农田里已经有忙碌的身影了。
    夏离心里很庆幸。
    能穿越在太平盛世,远离乱世和生灵涂炭,还有位疼爱自己的母亲,是福。
    牛车走了半个时辰便到了县城,在城门外停下。
    黄大爷说下晌未时末在这里上车,过时不候。
    众人答应着急急下了车,又步履匆匆赶去集市,希望能占一个好口岸。
    夏氏和夏离进城后直奔溢香酒楼。
    潼宁县城离省城金安府不到百里,水路6路交通都非常达,属于湘江省的重镇。
    城里车水马龙,店铺众多,一片繁荣景象。
    溢香酒楼在最繁华的三进街,街道宽阔,叫卖声此起彼伏,两边的铺面大多为青砖瓦房,只有极少数木屋。
    溢香酒楼是两层青砖瓦房,朱色雕花大门已经大开,旁边还挂了几串彩灯。
    夏离跟着夏氏走进去。
    见大堂很大,摆了二十几张方桌,左边是朱色楼梯,正前方是棕色柜台,柜台后面墙上挂着写有菜谱的小木牌子。
    大堂的屋顶非常高,二楼一圈朱色护栏,护栏后是一扇扇朱色小门,里面应该是包厢。
    古代的小县城还有这样豪华的酒楼,倒是令夏离意外。
    夏离看了一眼小木牌,大概有三十几种菜品,还有灌汤包、烧麦等小点,以及酒酿圆子、水梨银耳等甜品汤。
    几张桌子上有人,他们的穿戴不错,悠闲地吃着早餐。
    一个小二迎上来说道,“婶子,妹子,你们是来吃早饭?我们酒楼的点心甜汤都很不错呢。”
    夏离说道,“小二哥哥,我们想找掌柜谈点事。”
    柜台后一个穿青色长袍的中年男人说道,“我是何掌柜,小娘子找我何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