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我会进一步与钢厂沟通,争取把技术提升。
    如果确实难以保证材料的一致性,我们可以考虑增加模具数量,针对不同批次材料的塑性特性,采用对应的模具和折弯参数。”
    郝强知道钣金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
    要在批量生产中保证复杂圆弧钣金的一致性,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许多汽车的车身设计相对保守,缺乏明显的流线型特征。
    这并非设计师不想,而是受限于工艺和原材料稳定性。
    另外,就是成本问题了。
    越复杂的车身,制造成本就更高。
    未来es6的制造成本肯定不低,值得搞。
    哪怕是亏本,郝强也想搞。
    如果第一款车就失败了,影响团队的信心。
    员工看到董事长这样要求,也不好说什么了。
    再说,董事长也不是外行人,并没有瞎指挥。
    团队初步磨合,对郝强不太了解,缺乏信任也正常。
    又过了几天时间,团队人员对郝强的能力越来越熟悉。
    公司的很多科研成果,就是他主持研发,甚至独立完成的。
    原来,董事长就是一个科研怪。
    时间缓缓流逝,很快到了十月中旬。
    这段时间,郝强偶尔参加汽车设计工作。
    更多时间,他投入在汽车电机和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研发工作上。
    闲暇之余,郝强时常到新装修的办公大楼巡视。
    尽管办公用品已经陆续到位,理论上可以立即入驻,但郝强决定延后搬迁时间。
    他希望给大楼更长的通风期,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最终计划在元旦正式迁入新址。
    与此同时,郝强密切关注着股市动向。
    茅台股价已经攀升至750元左右的高位,而他的建仓成本仅为350元左右。
    同样,藤讯的股价也飙升至70港元左右,远高于他25港元左右的建仓价。
    面对如此可观的收益率,郝强做出了果断决策:“不能再等了,是时候开始逐步抛售了。”
    他持有的藤讯股份数量约占总股本的456,共计85万手,总市值已达64亿元。
    根据他的记忆,藤讯股价将在11月左右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点。
    因此,只要藤讯股价超过70港元,就开始逐步减持了。
    藤讯的日常交易量巨大,通常在二三十亿元到七八十亿元之间,他计划每天出售两到三亿元的股票,手段比较温和。
    这样既能逐步套现,又不至于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
    茅台股这边,他印象中还在持续上涨,计划股价850元左右开始抛售。
    他自己从合作的证券公司那边临时雇用了一支金融团队,负责帮他处理股票。
    购买的时候,也是这支团队负责。
    看着每天系统财富不断增长,郝强非常激动。
    用不了多久,财富就要达到一百亿元大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