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 计断九月 (第3页)
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以正月为岁首后,仍是“计断九月”
。
今汉亦延此例。
因路途远近不同,各郡、国遣吏上计的时间亦不同。
然却皆要赶在正旦前,抵达京城。
故而史书记为:“岁尽遣吏上计”
。
上计吏到达京城后,由大鸿胪接待。
大鸿胪亦负责郡、国上计的典礼。
《后汉书·百官志》亦载:“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
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
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
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
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
。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也负有审核郡、国计簿的职责。
郡、国上计时,御史大夫还单独接见上计者。
《汉官旧仪》:“大夫见孝廉、上计丞、长史,皆放官(宫)司马门外,比丞相掾史白录”
。
“大司农中丞,管诸会计事”
,故而大司农亦参加对郡、国上计的审计。
郡国计吏在上计期间,还有许多活动。
最重要亦是最常参加的便是:正月旦会。
《汉仪》:“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
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宫廷中用于照明的火炬)。
宗室诸刘杂会,万人以上,立西面。
……计吏中庭北面立”
。
《后汉书·郭宏传》亦载:“郭宏为郡上计吏,正月朝觐,宏进殿下,谢祖宗受恩,言辞辩丽,专对移时。
天子曰:‘颍川乃有此辩士耶?子贡、晏婴何以加之!
’群公属目,卿士叹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