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酒精花露 (第2页)
源于炼丹术。
《拾遗记》:“孙亮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於外。”
三国时,吴主孙亮命人制作了一座绿琉璃屏风,常于夜色明净时,张设在月下,让他最喜欢的四位宠姬坐在屏风当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却闻不到她们的香气。
想想就感觉很有情调啊……
《西京杂记》亦有汉武帝所建神台上,门窗之扉、屏风“悉以白琉璃作之,光冶洞澈也”
。
《太平御览》亦录有《拾遗记》一则趣闻。
武帝曾赐给美男子董偃一座紫琉璃屏风,董偃将其张设床后。
侍者隔屏看到床头烛光,误以为没有隔挡,便立在屏风外,为主扇凉。
古法琉璃的历史很长,到时下已达惊人水平。
只可惜自先秦以来,受崇玉观念的影响,琉璃制造的最大目的,乃是仿造玉器。
并在“仿玉”
这个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从汉代起,西域异国生产的透明玻璃器,进入中原,被视为奇宝。
大约在晋代到北朝期间,异域玻璃术一波波传入中原,其中也包括烧制透明或半透明玻璃的技术。
《北史·大月氏传》记载:“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
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
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
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
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刘备这便赶到将作馆,询问夏馥:邑中可有匠人会烧琉璃?
夏馥摇头道:此乃方士不传之秘。
琉璃确实诞生于炼丹术。
想了想,这便返回家中,乘天梯直达七层顶阁。
女道和故大将军霜妻皆在。
刘备最近诸事繁忙,已少有时间上来拜访。
女道整日打坐养气,修炼仙术。
寡言少语。
故大将军霜妻,闲来无事,便向母亲索来针线,为刘备绣制新衣。
比起初来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久居侯府,如今已渐生归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