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就差搞出三年模拟五年赶考了。
    但此时还是大唐,大唐的科举是一言难尽。
    考生的名字是公开的。
    这都不需要考生写“我的兵部侍郎爸爸”
    这种文章了,因为看名字就知道该录取谁。
    张九龄那种寒门能登天子堂,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大唐,读书其实没啥前途。
    市面上对纸张难道就没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
    盛唐早已不同于初唐,时代是发展的,识字不仅仅是读书人的必备,也是一些行业的必备。
    例如刘志这个造纸的工匠,也读得一些字,例如那些做买卖的,肯定得识字。
    盛唐的三大超级商圈,一是京畿关中,二是中原腹地汴州,三是三月烟花的扬州。
    可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需求,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相匹配的。
    尤其是在信息封闭的古代,没有人去调查市场的需求到底有大多。
    更不会有人在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之后,开始大规模生产。
    即便是19世纪,人类的商业模式还是生产什么卖什么。
    因为那一直是物资匮乏的时代,消费者没有自己的选择,市面上有什么就买什么。
    直到20世纪,福特公司开始玩市场调研,按需生产,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每一张纸的成本在十文钱,那每一张纸卖二十文钱,我们也赚了很多。”
    刘志越说越来劲,“如果一天能卖出去一千张,一天岂不是能赚一万文?”
    5000贯能在城北黄金地段买五万平的豪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