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4页)
应为农历八月,即秋天的第二个月,亦即“仲秋”
,虽与后世之“中秋”
定义略有不同,但一则足见先秦时代已有渊源,二则可知“中秋夕月”
乃先秦天子祀天之大礼
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作“秋报”
、“秋社”
。
《白虎通·社稷》载:“仲秋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援神契》曰:‘仲春祈谷,仲秋获禾,报社祭稷。
’”
夕月、秋社,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祭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拜月传统。
在古代齐国,有一个叫无盐的丑女,她从小就虔诚地拜月亮。
长大后,虽然外貌依然不出众,但因高尚的品德被选入宫中。
在一个月圆之夜,齐王被月光下的她所吸引,最终立她为皇后。
从此,中秋拜月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制度,而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中秋祭月的风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严肃的祭祀逐渐演变为轻松的赏月活动,成为人们团聚、寄托思乡之情的重要时刻。
而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在夏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