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杬恭声道:“儿臣很喜欢。”
    “喜欢就好,坐,咱爷仨难得一聚,来,继续。”
    …
    小院儿。
    两人放下了弓箭,对饮谈天。
    “先生,如今大明的国力昌盛,百姓富足,朝局也相对清明,你为何还总是一副……郁郁寡欢模样呢?”
    王守仁不理解。
    “你所看到的国力昌盛,是历代帝王……还有我的一些努力,是夹杂了太多的干预,才有如今模样,且这盛世……并不能持久。”
    李青幽幽道:“你可知大明如今人口几何?”
    王守仁一滞,旋即皱起了眉头。
    他是聪明人,瞬间就意识到了其中症结。
    李青面露欣然,此子果真天赋异禀,未来绝对可成栋梁之材。
    他也不急着追问,抿着酒,给王守仁充分的时间思考。
    许久,王守仁缓缓开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纵观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人口,是我太理想化了,先生并非杞人忧天。”
    李青含笑点头,问:“你可有应对之策?”
    “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
    “哦?”
    李青惊奇,他就随口一问,没想到王守仁竟真的有想法,“说来听听,你只当是好友聊天,出的你口入得我耳,无需顾忌。”
    王守仁点点头,沉吟了下,道:“改制,亦或说,变法!”
    “何出此言?”
    “大明的人口,在历朝历代从未出现过,因此,无法借鉴历史,只能走一条历史上不存在的路。”
    “具体点儿呢?”
    李青兴趣更浓。
    王守仁皱眉沉思,良久,道:“在商!”
    李青眸光愈发明亮,“继续说下去。”
    “太宗英明,施以摊丁入亩这一利在千秋的国策,按耕地多少来收税,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弊病。”
    王守仁道,“历朝历代,土地兼并都是帝王头疼,拼命遏制,却无法根治的弊病,大明……也未完全遏制,却是做得最好的一个。”
    “是啊,确实没有完全遏制。”
    李青轻叹。
    王守仁却道:“已经很好了,大明建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国力一直再向上发展,未曾下滑过,大明今日能有如此气象,本身就是个奇迹。”
    顿了下,“人口的暴涨,归功于永乐、宣德时期引进的新型农作物,持续暴涨的则归功于百姓有地种。”
    “未来,也必须要牢牢管控住土地兼并,才能杜绝出乱子。”
    王守仁道,“历代王朝走向末路,多是土地兼并的太严重。”
    “在我看来,大明之所以能将土地兼并压到最低,并非全是土地兼并之功,甚至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李青笑意浓郁,“在海商。”
    “对,海商的巨大利益,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富绅目光,不然,仅凭摊丁入亩,并不能完全阻止他们兼并土地,因为即便按耕地亩数交税,他们依旧有的赚。”
    王守仁点头,“所以,未来还得继续以海商为重点发展。”
    “嗯,说得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