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槯收敛笑容,正色道:“虽然流贼来势汹汹,但局势尚未到无法挽回之地步。
    有才,你我即将分别,雷公山大营乃我军后方之重地,和尚、唐胜勇猛有余,智谋尚需你多多辅助。”
    甄士道郑重抱拳,肃然答道:“将军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与唐、张二位将军共守雷公山大营,确保万无一失。”
    沈槯亦起身回礼,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拜托了。”
    言罢,甄士道再次抱拳施礼,转身离去,步伐坚定,背影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待甄士道远去,沈槯沉声喝道:“吕六!”
    吕六应声而入,目光炯炯,抱拳道:“在!”
    沈槯迅速下达命令:“即刻传令全军,连夜拔营进驻大同,务必确保城防稳固。
    同时,派出快马通知周边各卫、所、堡,以及正在护送百姓进城的四千将士,他们无需再回大同,应立即转进大同左卫,加强那里的防御,不得有误!”
    “是!”
    吕六轰然应诺,转身而去,脚步匆匆,似乎连空气都因他的行动而震颤起来。
    沈槯望着吕六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与坚定,他知道,这一战,将是对大同,也是对他自己的严峻考验。
    次日清晨,天际尚挂着一抹淡淡的晨曦,大同城外的世界却已悄然变换了颜色。
    李岩,这位智勇双全的义军领袖,率领着他麾下的八千精锐义军,如同破晓前的暗流,悄无声息地逼近了大同城下,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悄然拉开序幕。
    官军的情报系统,长久以来便饱受诟病,其滞后与不准确,再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显露无遗。
    当沈槯从紧急军报中得知“义军距离大同尚有百里之遥”
    的消息时,他或许未曾料到,那支由李岩统帅的义军,实际上已如锋利的刀刃,悬在了大同的脖颈之上,仅隔五十里之遥。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误差,更是对战场态势判断的严重失误。
    然而,这也不能全然归咎于官军的眼线。
    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即便是最敏锐的斥候,也难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动向。
    更何况,八千与一万,在远观之下,其规模与气势,对于未经严格训练的斥候而言,的确难以精确区分,这便为情报的误差埋下了伏笔。
    沈槯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逐渐清晰的义军旗帜,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此刻的大同,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任何一丝的疏忽与懈怠,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使命感,这股力量推动着他,必须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展现出一位将领应有的智慧与勇气。
    他迅速召集将领,紧急部署防御策略,每一个命令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果决。
    他知道,时间紧迫,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是致命的。
    而在这场关乎大同命运的战役中,他必须带领全城军民,共同抵御外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和平。
    随着晨光逐渐照亮大地,大同城内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忙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