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皇帝不担心
万历八年,高务实以新科状元入翰林院,在一众大佬的挂名之下,实际主持纂修《大明会典》,其会典之中正有提到恩荫制度之处,并且根据嘉靖、隆庆两朝时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朱批(查档案),对过去不曾明确的“文臣荫武”
问题作出了规定性说明:“凡恩荫世袭,文、武大臣及总兵参游以下将领剿贼,如遇大敌,能运谋设伏,冲锋陷阵,建立奇功者,抚按分巡官核实具奏,兵部题奉,钦依升职荫子,有世袭字样者俱准袭。”
此条首次明确了文臣恩荫武职的军功原则,并开列上报的审核程序。
该法令不见于正德版《大明会典》中,系嘉靖朝以后渐成之例,在万历朝被确定(这是个史实)。
说完这些,就到了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了:为什么文臣荫武的势头会止不住?为什么皇帝不怀疑荫官武职的文臣之后?之孙郭承昊、兵部尚书田乐之子田尔耕,都是天启、崇祯时期显赫一时的锦衣卫都督。
基于锦衣卫司法职能的特殊性及文荫子弟的自身优势,明代甚至有人提指出“锦衣用人之法政,与司马门推择材官不相类也。
以其介而仗立丹陛下,与执法笔簮之士大夫共对”
,故而锦衣卫都督“惟儒而后能当此任”
的理论。
也就是说,从刘守有之后,你要不是个文臣之后,你都不适合做这个锦衣卫都督!
皇帝说什么了吗?没有,皇帝不仅默认了,甚至看起来还挺支持——文臣之后既然也是忠良,朕为什么不用?而且锦衣卫原本名声那么臭,现在换了几个都督之后,居然一时称贤,朕何乐而不为啊!
至于,你说锦衣卫会不会失控?开玩笑,锦衣卫早就归东厂监督啦!
钦差提督东厂这个位置,可只有内宦能做,总不会有哪位文臣这么牛掰,把儿孙切了送进来做厂督吧?----------感谢书友“义£傲雪孤松”
的月票支持,谢谢!
顺便说一句,你这个id里的符号,我找了几分钟才找到怎么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